“‘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合作模式,為鋼貿商‘走出去’構筑了巨大平臺,鋼貿商須探索、創新‘走出去’的新模式,拓展國際市場。”上海市鋼貿商會副會長、上海五波鋼結構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任慶平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說,“如果鋼貿商還是沿用傳統的營銷模式,那么就很難‘走出去’,因此,必須創新。”
任慶平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對鋼材的需求量很大。目前,那些發展中國家的鐵路、公路、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還比較落后,城鎮化程度較低,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多,對于鋼貿商來說,有較多的發展機會。此外,最近在福建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以“深化金磚伙伴關系,開辟更加光明未來”為主題,中方倡導的“金磚+”合作模式走出了一條相互尊重、共同進步的新路,亦開辟了一條“鋼鐵絲路”,為拉動“鋼需”注入動力。
在好的形勢下,鋼貿商如何更好地實現“走出去”?任慶平說,他對近年來鋼貿商“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狀況進行了一些調研,發現一個突出的問題是鋼貿商在經營理念和營銷模式上的創新力度不大。任慶平說,要想更好地“走出去”,鋼貿商需要結合投資國的宏觀環境和項目的具體情況,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綜合考慮,同時,還需要更新觀念、創新模式、加強合作。
在采訪中,任慶平向《中國冶金報》記者介紹說:這種“走出去”的經營創新模式,他們的公司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任慶平發現國內一些資金實力雄厚的鋼貿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和地區投資建立中小型鋼鐵廠,集生產、銷售、配送于一體,直接融入到當地的鋼鐵生產銷售產業鏈之中,企業的生產、經營都不錯,產銷兩旺。
任慶平認為,鋼貿商要真正“走出去”,還需要與上下游緊密合作,鋼廠、鋼貿商和下游終端用鋼企業聯合,發揮各自的優勢。如國內一家下游用鋼企業在國外建造一座鋼結構橋梁,需要消耗2萬多噸鋼材,鋼貿商與鋼廠聯手,采用上下游結合的模式,實施一條龍服務,順利地完成了這批鋼材的供貨任務,實現鋼材的間接出口,為鋼貿企業“走出去”闖出了一條新路子。
任慶平說,鋼鐵業和鋼貿業“走出去”,除了更好地融入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鋼鐵貿易體系外,還需要在標準和設計源頭上下功夫,通過建立、健全標準化體系,加快與國際標準接軌的步伐,實現標準國際化,讓國內的鋼鐵業和鋼貿業更好地“走出去”,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任慶平還談到我國鋼材“走出去”與穩定國內鋼材市場間的關系。他說,近期以來,國內鋼材市場持續震蕩,價格持續上漲,創近5年新高。國內鋼材市場價格太高,明顯高于國際市場價格,外商不能接受,鋼材“走出去”受阻,出口量明顯下降,原先的出口渠道和市場份額被別人占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占有市場份額則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和人力。因此,他建議要穩定國內的鋼材市場,不要人為炒作鋼價,使其非理性暴漲暴跌。“穩定國內鋼市,才有利于國產鋼材‘走出去’,也有利于鋼貿商‘走出去’。”他說。